“一百年”——开启《红楼梦》政治历史小说主
来源:未知 时间:2014-01-09 08:53:01
《红楼梦》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,其主题有多种说,颇受人们关注的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。笔者认为,《红楼梦》反映了清王朝建国到乾隆初“一百年”的兴衰史,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这个时代,也就是产生《红楼梦》主人公贾宝玉不满封建社会制度的时代。作者为避“文字狱”,通过甄士隐——真事隐,贾雨村——假语存两个人物名字,真话假说,正话反说,巧妙地把真实意图提醒读者。前八十回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,适时写了多个“一百年”,都是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悲剧结局,和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荣、宁二府走向没落,暗指清王朝由盛转衰。“一百年”是开启《红楼梦》政治历史主题的一把钥匙。
《红楼梦》开篇第一回写女娲炼石补天,“炼成高十二丈,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,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,只单单剩下了一块未用……”在“三万六千五百块”后,甲戌本侧批“合周天之数”。蒙本侧批“数足,偏遗我,不堪入选”。合周天之数三万六千五百块即三万六千五百天,“一百年”。天就是朝廷,补天就是指封建社会末期,建国“一百年”的大清王朝。“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”,“无材可去补苍天”,“剩下一块未用”的顽石,经过僧道幻术变成美玉,投胎人间,即《红楼梦》核心人物、封建贵族家庭的逆子贾宝玉。三万六千五百块与一块无材的顽石,点明朝廷及其社会制度与贾宝玉的关系,为贯穿全书始末的“于国家无望”的逆子,“家中的混世魔王”贾宝玉,对现实不满,反封建礼教叛逆行为埋下伏笔。
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,仙姑携宝玉向众姊妹说:“……适从宁府所过,偶遇宁荣二公之灵,嘱吾云: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,功名奕世,富贵传统,虽历百年,奈运终数尽,不可挽回者。故遗之子孙虽多,竟无可以继业,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,禀性乖张,生情怪谲,虽聪明灵慧,略可望成,无奈吾家运数合终,恐无人规引入正。幸仙姑偶来,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,警其痴顽,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,然后入于正路……”此段是说,“百年”的贾府,命运气数已终,子孙虽多没有能继承人,只有贾宝玉一人又并禀性古怪,生情怪异,请仙姑规劝警戒走正路。警幻仙姑不负重托,把宝玉引入太虚幻境,用十二钗正册、副册、又副册和《红楼梦》十二支曲子引导警戒。贾宝玉“尚未觉悟”堕落迷津,表明贾府没有可继承人,正册、副册、十二支曲预示了十五个女子的不幸命运和全书故事的悲剧结局,形象地暗示了封建社会及四大家族衰亡的历史命运,为全书悲剧埋下伏笔。
脂蒙本《石头记》八回前评“幻情浓处故多嗔,岂独颦儿爱护人。莫把心思劳展转,百年事业总非真。”颦儿即林黛玉,第八回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三人第一次相聚,对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了描写。百年事业总非真,“真”,正也,是对清王朝“一百年”的否定。
《红楼梦》庚辰本十三回前三评诗曰:“一步行来错,回头已百年。古今风月鉴,多少泣黄泉。”前两句指明崇祯十七年,清顺治元年(1644年),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,清定鼎北京,至《红楼梦》成书“已百年”,“风月”指男女情事,《红楼梦》曾题名《风月宝鉴》,秦可卿死初稿写“淫丧天香楼”,根据脂砚斋建议修改为因病而死。此回始写秦可卿死。
《红楼梦》十三回写秦可卿之死,此时贾府正鼎盛时期,把丧事办的隆重风光,停灵七七四十九日,单请著名高僧一百单八众,超度亡魂,鼓乐喧天,上千两白银买下万年不坏的棺材板,花一千二百两银子走后门为其丈夫捐了个空头衔的“龙禁尉”,送殡惊动京中王公贵族沿街设棚祭奠,连摆三四里,“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。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”。与其相呼相应的是十三回开头写秦可卿预感贾府即将衰败,托梦王熙凤献退身策。秦氏道:“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,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,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?常言:‘月满则亏’,‘水满则溢’,又道是:‘登高必跌重’,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,已将百载,一日倘或乐极悲生,若应了那句‘树倒猢狲散’的俗语,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!”魂托两件事:“一是祖茔虽四时祭祀,只是无一定的钱粮,二是家塾虽立,无一定供给。”“如今盛时因不缺祭祀供给,但将来败落之时二项出何处?趁今富贵,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,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,将家塾亦设于此。”按清法律,犯罪抄家,其祖茔祭产不在抄没之列,秦可卿名列十二钗之末,是宁国府长房重孙贾蓉之妻,是贾府未来合法继承人,肩负着未来家政掌管人。游太虚是老鬼魂托仙姑挽救荣国府继承人贾宝玉。秦可卿之死则揭示“已将百载”的一个世族大家宁国府长房绝续无继,小鬼魂梦托荣国府实权人物王熙凤为“百年”贾府寻退路。两者魂托前呼后应都预示贾府即将衰败并后继无人。
《红楼梦》从七十一回贾母八十生辰大庆家运渐衰,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走向衰落,尤二姐自刎,尤三姐吞金,金钏投井,晴雯屈死,司棋、四儿、芳官、蕊官、藕官等丫头被撵出大观园;江南甄宝玉家被抄,甄家是贾家的影子,预示贾家即将被抄;经济上入不敷出,靠典当抵押来应付局面。在七十七回描写凤姐得病、配药需用上等好人参二两,王夫人到贾母那去找,“竟还有一大包,皆有手指头粗的,遂称二两与王夫人,王夫人出来交与周瑞家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”,周瑞家回来向王夫人说:“这一包人参固然是好的,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得这样的了,但年代太陈了。这东西比别的不同,凭是怎样好的,只过‘一百年’后,便自己就成了灰了。如今这个虽未成灰,然已成了朽糟烂木,也无性力的了。”白玉为堂金作马,规模庞大的贾府最高掌权人,老祖宗养生治病的“百年”人参已成烂木,不能为荣国府掌权人治病,以此暗示赫赫扬扬“百载”的贾府如同此“百年”人参,大势已去,已无回天之力。
《红楼梦》八十回“美香菱屈受贪夫棒,王道士胡诌妒妇方”,描写薛蟠妻夏金桂,见薛妾香菱“才貌俱全”而妒嫉,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”,起狠毒之意,一是亲自百般折磨香菱,二是将自己丫环宝蟾给丈夫为妾,设计调唆、挟制丈夫迫害、毒打香菱(十二金钗副册、判词暗示被夏金桂虐待致死)。夏金桂是一个典型的妒妇,搅得“宁荣二宅之人,上上下下,无有不知,无有不叹者”。贾宝玉病好后到天齐庙烧香还愿,向卖假药的王道士求治女人的妒病方,王说:“用极好的秋梨一个,二钱冰糖,一钱陈皮,水三碗,梨熟为度,每日清早吃这儿一个梨,吃来吃去就好了。”“今年不效到明年”,“吃过‘一百岁’,人横竖要死的,死了还妒什么!那就见效了。”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是产生妒妇的根源,妻是主,妾是奴,无人身自由,可以买卖。纳妾多少是身份地位富贵的象征,妻子支持丈夫纳妾是贤惠、贤德,否则是妒妇。四十六回贾母说贾赦“如今上了年纪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,放在屋里,没的耽误人家,放着身子不保养,官儿也不好生做去”。贾赦妻邢夫人则说:“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,偏咱们就使不得?”不仅不反对丈夫广纳姬妾,还主动积极替丈夫纳妾。荣宁二府男主人没有一个不纳妾的,最少是两个。王道士的妒妇方看似取笑逗乐,实则从一个侧面揭露妻妾之间矛盾、斗争和“一百年”清王朝腐朽的婚姻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