咔、咔、咔……,一弯新月已歪向西天,可地里的割稻声仍是一阵紧似一阵。朦胧的月色中,一个纤细的身影埋在稻海里,往前一探,“咔”一声响,又一探,又一声响。“他嫂子,回家吃饭吧!”一个浑厚的声音叫住了割稻人。“爹,你来了?”
“上来吧,天都这么晚了。”
纤细的身影拢了拢散乱的头发,朝田头走来。“生气了?”
“爹……”叫爹的声音发颤了。月光下,女人眼角上噙着泪水亮晶晶的。
二媳妇杨波今儿可是真格的生气了。这不,午饭没吃,晚上没回家,赌气割到月过中天。人都说“家家有本难念经”这话真不假。眼前的老公爹虽是一县之长,可家里并没沾他一点光。以前,吃粮地里长,花钱有人挣,日子倒也混得过去。可儿子大了,又娶媳妇又盖房,挣得那俩钱就入不付出了。如今政策好,钱好挣,关键是没个领头人。谁挑这个头呢?小哥仨个顶个吃凉不管酸,天生不是那挑大梁的料。大媳妇倒是吃得苦耐得劳偏偏那心眼儿小得针尖都扎不进去。老婆子更不行,只能当个贤妻良母。老县长想一个摇一下头,最后想到二媳妇。
别看杨波人长得娇小纤细,可遇到事那大眼珠一转道道却不少,进门儿没几天就叨咕:“这么多人光侍弄那几亩地有多大进项?”
“你觉着进项少?那就让你当家。”老县长点点头,宣布了。
并且三令五申,谁也不准吊歪。
甭说,老头子这一着还挺奏效的。杨波一上任,就把丈夫、大伯子鼓捣进城里,开起议价粮店。虽然新婚不久守空房不是滋味,可那大把票子搂进怀里也是够让人激动的。并且喜得个天津市民一劲上报表扬,说是他的米一进城,愣是把市里的大米价每公斤压了一毛多钱。
粮店开张大吉,杨波的点子又来了。
“俺会养对虾,出大价把海边的养虾池包下来。大嫂子种稻子有能耐,那十几亩地归你了。家务事妈负责。妈,捎带脚您老多养几只鸡。三弟嘛……你小子啥也不会,先给大嫂当个下手吧!”当当几句,人人闲不着了。老太婆大半生只知道做家务,听了媳妇的吩咐,脸上的皱纹开了花。大媳妇有自个儿的活计,先是猛一抬眼皮儿,接着眼光溜溜大伙,嘴张了张没吱声。老三可沉不住气了。
“什么,让俺去'脸朝黄土背朝天’?俺……”正想说不干,偷眼瞅瞅灯下虎着脸的爹,没敢说出来。
嘴上没说出来,心里可系了个大疙瘩。这小子从小家有老母护着,外有两哥哄着,初中没上半年就像匹野马似的在家瞎混,如今给他带上笼头,又是重活,他能干吗?
“你等着,当着爹俺不理你,老爷子一走,有你的好瞧。”老三
咽了口唾沫,心里恨恨地说。“要挣钱,都出汗。俺一人捻不了几根钉子。只要全家齐心干下去,不愁没钱花。兄弟,到那时俺热热闹闹地给你娶房俊媳妇。”杨波也瞅出晕色来了,当着老公公连实话笑话地敲了这么两句。
“谁让你不好好上学,没能耐溜海边,就得要你的劲儿。”大嫂子也“劝”上了。
老三可不理这一套。今儿干点活回家见饭食不好,偏当着二嫂摔碗扔筷子。那歪巴词还不老少“既要驴子跑,又不喂饱草。哪有这个理儿?”明儿蝇子踢了,“二嫂,妈让俺去检查检查。”刺儿一下溜了,一大天保证连影不见。
杨波知道是冲她这个当家的来的。可三少爷谁惹得起?忍着点吧!
割稻子了。家家忙得恨不能一人变俩。第一天,老三挺顺当。杨波但能抽出一点空就跑来帮着割。第二天,老三累得浑身散了架,大概没顾上。第三天,三少爷正呲牙裂嘴地弯腰去割…“唉……看兄弟那嫩生的样儿,哪能受这个罪。”大嫂子在埝垅上,手试着镰刀开言了,“要是把家分开过,哪儿用得着你?你哥和俺抽空儿就帮你干了。偏偏你二嫂一劲儿揽圈不分。哼嘴上说是领着全家挣,可钱呢,谁见了?唉,知人知面难知心哪!”
对呀,粮店挣那么多钱,俺买盒烟还得给妈要,这里有勾当。不干了,回去分家。大嫂子一阵叨咕可就把三少爷的火气拱了上来?镰刀一扔,气呼呼地跑回家去了。家里,免不了又是鸡飞狗跳。婆婆心痛儿子,连哄带劝,越劝三少爷的火气越大。
“还说呢,都怨你。本来开个粮店就中了,偏又去养对虾。粮店挣得钱你见多少?都让她扔海里了。哼,别人累得要死,她倒好,割一屁会儿就去溜着玩。
“她二嫂也是,拿起钱就走。说是买虾食,谁知是不是撒海里了?”大嫂子顺着兄弟的音儿又来了这么一句。
老太婆见二媳妇的人影在院里晃了一下,急得恨不能堵上两人的嘴“有啥话等我跟你爹说中了,不好好割稻子,瞎叨咕啥?”
“不行,这个家非分不可,再让她折腾,这个家败定了。”老三扯着嗓子嚷着,再加上大嫂隔三差五敲下锣,跳得更凶了。其实,屋里的话杨波都听到了,先是气得嘴角都颤起来,后来一想,这架势去辨理,免不了一场大架。人在气头上,有理也说不清。听说今儿爹回来,到时再说。就一赌气海边没去,来到稻田地。
如今见了公公能不委屈吗?那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“刷”一下落下来。
……为了这个家,俺累死累活,没成想…“我听你妈说了。你是咋想的?”“三弟咋闹俺没气,可嫂子她………,看意思俺妈还有点信她的。”杨波两手捂住脸哽咽着说。
“好了,别哭了,不管你妈她咋想,不是还有我吗?”老县长掏出烟点着,劝慰着抽泣一块的儿媳妇,“这小家和大家一样,头里人不好当。有人想找你的茬儿,你躲也躲不开。现时下海上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,此时说你几句你就扔下不管了,如果当面骂你打你咋办!”
杨波的抽泣声小了。
“报上说的好,防人莫若防己’。我'脚正不怕鞋歪’,一门儿心思养好对虾挣大钱,就不怕那大鬼小鬼来敲门了。”杨波先是静静地听着,等到老公公最后的话,竟“噗哧”笑出声来……
作者简介:张明贺,1954年7月生,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。唐山滦河文化研究会会员。著有短篇小说集《心底的笑声》,中篇小说《海河情》,长篇小说《秧歌扭起来》。编辑出版《滦南秧歌》。作品《选择》荣获唐山劳动日报征文一等奖。